最近看到三個視頻,從虛擬、模擬、轉世這三種視角,將世人的關注點,指向家喻戶曉的歌星“鄧麗君”。鄧麗君雖然已經過世,但她打動人心的歌聲和容貌,讓很多人久久不能忘懷。若你住在大陸,請點擊這裏看源自騰訊的視頻,要快很多。
讓我們先看第一個視頻,看現代化的技術手段,怎樣叫鄧麗君,以虛擬但又看似逼真的方式,出現在現代的舞臺上,好似兩世相隔20年,重開個人演唱會,甚至與活人隔空對決:
然後再看一個臺灣盲人歌手,如何從街頭開始,模擬鄧麗君的聲音,宛如鄧麗君再世,唱紅兩岸,登上大雅之堂:
最後看一個泰國新秀歌手,朗嘎拉姆,如何生在一個清貧的家中,從三歲開始唱泰國歌,在根本不懂中文,也根本不知鄧麗君何許人的情況下,七歲從媽媽在香港買的鄧麗君錄音開始學唱,竟會輕鬆復唱鄧麗君的所有歌曲——要知道這時她還完全不知歌詞為何意。從此,這個叫朗嘎拉姆的小姑娘,開始對中文感興趣,並遠赴中國學中文,重拾中國傳統文化,再塑鄧麗君血肉之身。不管人相不相信她就是死於泰國的鄧麗君轉世真擬,反正她自己相信了:
看了上面的三個視頻,您有什麼感想和感嘆?第三個視頻展示的只是一個人與另外一個人“撞臉”而已嗎?
我們知道,佛教堅信人的投胎輪迴之說;但基督教卻斷然棄絕這種說法,也因此為很多人所不解,被多人所排斥。那麼到底當怎樣看待這個費解難題呢?
我們首先要承認,輪迴之說與人間的眼見和經歷太相像了,以至於其形象描述了周而復始、忽上忽下、忽左忽右、忽冷忽熱的人間樂趣和悲劇。在日光之下看事物,確實是這樣,為此人精煉出很多的俗語和成語,來說明這一點: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;不知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;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;泥菩薩過河,自身難保;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;生死苦海;六道輪迴;因果報應;因果更番,等等。也許唐詩或小說中的絲絲無奈傷感,也宛若鄧麗君的柔情歌聲那樣,以此為深層的蠶繭。請看下面一首唐詩(袁郊《甘澤謠》):
三生石上舊精魂,賞月吟風不用論。
慚愧故人遠相訪,此身雖異性常存。
讓很多基督信徒可能跌破眼鏡的是,我們甚至在舊約的傳道書,也找到類似的說法:
“已有的事後必再有;已行的事後必再行。日光之下並無新事…… 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,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,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。”(傳道書1:9; 3:15)
如果有人辯解,以爲這不是講人,而是在講事物,那我們再看耶穌親口說的下面一段話:
他們走的時候,耶穌就對眾人講論約翰說:「你們從前出到曠野是要看什麼呢?要看風吹動的蘆葦嗎?你們出去到底是要看什麼?要看穿細軟衣服的人嗎?那穿細軟衣服的人是在王宮裡。你們出去究竟是為什麼?是要看先知嗎?我告訴你們,是的,他比先知大多了。經上記著說:『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』,所說的就是這個人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凡婦人所生的,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;然而天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。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,天國是努力進入的,努力的人就得著了。因為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,到約翰為止。你們若肯領受,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。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」(馬太福音11:7-15)
那麼我們要問一個問題:既然輪迴之說如此合乎人的期望,又如此深入人心,所謂出於真神啟示的聖經,為什麼不直接指出此說的真偽,而是有的地方好似暗示或肯定,有的地方又斷然否定呢?上面看了似乎默認和肯定的地方,下面看一處新約中斷然否定的地方,也是大多數基督教徒否認輪迴說,所依賴的主要經文(如果不是唯一的一處經文):
按著定命,人人都有一死,死後且有審判。(希伯來書9:27)
那麼,對於輪迴所說的多次的生和多次的死,與聖經字句上所說的人人都有一死,而要藉著耶穌重生,我們今天的人當如何正確領會呢?
簡單回答這個問題,其答案乃是這樣:靠人無法脫離這個自救自棄的怪圈,但靠神就可能徹底打破——這就是為什麼聖經雖然默許這個現象,但卻指出了一條脫離怪圈,進入永恆的通天之路。也是為什麼代表先前的亞當之以利亞/約翰必須先來,為末後的亞當耶穌開路的緣故。而且,聖經不是用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”死後輪迴“,而是用一個又直白又好理解的”死裡復活“這個詞,來表達神的終極旨意,而且還有靈性復活和身體復活之分。
對於那些願意深入探討此話題的人,我們需要進一步切入。
我們需要明白的是,所謂的輪迴,不是佛教所說的六道輪迴之理,也不是人與動物之間的互轉,而是另外還有人所不知,也沒有深究的實體。為此,聖經為我們解開這個曠世奧祕,提供了關鍵的思考線索和素材。我們要知道:聖經(也只有聖經)揭示了,在人之外和之上還有天使的存在。而天使與人的關係,正是傳統的信仰,無論是哪個宗教體系,都沒有認真觸碰的點了。
聖經很明確說到天使高於人(參希伯來書2:9),而且有可發光的身體,即所謂靈體(參路加福音2:9),可向人顯現,可吃人的食物,也可與人交談(參創世記18和19章),甚至可以拉著羅得夫婦和其兩個女兒的手,救他們脫離所多瑪城的審判(參創世記19:16),可以與人摔跤(創世記32章)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耶穌在死前的登上變相時,不單顯出他裡面如日頭般的榮耀,而且在從死裡復活向門徒顯現時,這些事情他都可以做,而且是故意做給疑惑的門徒們看,證明他的復活是真實的,不是幻影。
綜合所有人對此問題的看法,我們可以將其理性歸納為以下三種可能性:
- 人是人,天使是天使,兩者不搭界,不管誰先被造,兩者都毫無任何內在關係;
- 神先造天使,天使是人的源頭,變壞就成為墮落的天使而被逐出天庭到人間,變好就留在天上與神同在;
- 神先造人,人是天使的源頭,變好死後就成天使,變壞死後就成魔鬼。
第一個觀點,是傳統基督教的基本觀點,或說是教會之內的大多數人所自然持有的觀點,因為不知道天使和人還可能有關係這一奧祕。為此,基督教神學的天使論,基本只講天使,不與人牽扯到一起。這可能就是傳統基督教天使論,一開始就憑人意的理解所陷入的侷限所在。要知道,聖經不是沒有暗示,天使與人是有內在關聯的,大量相關的經文我們在此不一一列舉(在馬上要介紹的一本書中會給出),只著重看路加福音中耶穌論復活的這段話:
耶穌說:「這世界的人有娶有嫁;惟有算為配得那世界,與從死裡復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;因為他們不能再死,和天使一樣;既是復活的人,就為神的兒子。」(路加福音20:34-36)
對於這處經文,反對人與天使有任何聯繫的會說:啊哈,那是在說人與天使,在不娶不嫁的事情上相似。看馬太和馬可福音書類似的記載,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,但從路加福音的文字上看,卻不盡然。路加福音所強調的是:“因為他們不能再死,和天使一樣”——其強調的“和天使一樣”,重點不在嫁娶,而是在“不能再死”。也就是說,“不能再死,和天使一樣”才是不嫁娶的因,而不是反過來的果。另外,“不能再死”也暗示了生生死死並不是神的本意,脫離生死怪圈的復活,才是拯救的目的。另外,人能生養眾多,而天使卻似乎不能,也叫我們詫異兩者間有什麼異同。
第二個觀點和第三個觀點,都肯定天使與人有關係,但起點和源頭卻不一樣。
第二個觀點,即人從天使而來,代表宇宙生命開始的第一個源頭。其出發點在於神先造的是靈性世界,即無數的眾天使,後來才創造了物質的宇宙。這也是除了第一個觀點之外,在新約教會歷史上第一個被提出的觀點。早在第二個世紀就有人提出,雖然遭到當時大多數人的反對,但到了奧古斯丁的時代,此靈性世界才是宇宙第一源頭的觀點,才獲得普遍接納。至於在這個前提下的一個重要細節問題,即人是從墮落天使而來,起初提出這個觀點,本是為了解釋罪的起源(即原罪),雖然有很大爭議,但天使先於人被造、靈性世界先於物質世界的這個觀點,是基本確定下來了。
第三個觀點,即天使和魔鬼都是從人而來,代表宇宙生命開始的第二個源頭。雖然此觀點可能很早就被人想到,但卻是由後來十八世紀的科學家和神學家瑞登堡,藉著靈界大量的見聞和著述,才得以在理論上系統確定下來。
下面我們就詳細介紹一下這兩個自恰的體系,叫我們對天使和人的認識,更加深一步。
第一個自恰的體系,建立在認真研究聖經原文的基礎上。神揀選一位弟兄,在信主不久後就奇妙得到一本新舊約原文編號聖經。從此,18年之久以聖經原文為根基研讀聖經,綜合採用了原文字典、原文字系、原文經文彙編、原文文法、原文對等字等多種現代的研經工具,運用聖經的三一性——整體性、不變性和無誤性,對聖經之整體,作了客觀、理性、綜合的剖析和概括。在2011年,他以18年研讀聖經原文的功底,在《超時空的設計:聖經中隱藏的數字結構》基礎上,找到了破天荒的九個數字數根,對應1至9的基本自然數。而後一連串寫了六本書,作為“末日信息系列叢書”出版。其中第六本書《天天拾嗎哪(III):夜間的天露》,用來探討靈性世界是宇宙第一生命源頭這個課題,即先有眾天使,而後有物質宇宙這個大前提。結果發現,聖經裡所說的三分之一墮落的天使,與人的三分之一,有一個內在聯繫。因此,解開了罪的起源,不單發生在人的身上,即伊甸園的第一對夫婦亞當夏娃身上。罪還有一個更久遠的起始,即起初的靈界受造物天使,比人先墮落的問題,使其藉著伊甸園中的古蛇之身,成功引誘亞當和夏娃,背叛神的命令,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,導致他們二人被趕出伊甸園的悲劇。由此得出與第二個觀點相似的結論:天使是人的起初源頭,反叛神就成為墮落的天使,而被逐出天庭,丟在地獄的坑中;神為了拯救三分之一墮落的天使出監牢,重返伊甸園,才開始叫他們成為人,以便在人間開始拯救的工作。該書也給出了大量經文和可驗證的原文證據,顯明這一觀點。而且,這個發現也印證了一位美國弟兄戴爾·沃斯伯恩先生(Del Washburn),透過網站 AngelFall.com 所發表的相同結論,即藉著對聖經數字(不是數根)的大量研究所得出的獨立結論。為此,我們鼓勵有心追求的人,藉著可以安裝在手機或電腦上的原文工具軟件,認真研讀聖經,驗證這一個觀點到底是與不是。
另外一整套與傳統不同的體系,前面已略略提到,出自兩三百年前的瑞典科學家和神學家瑞登堡,他藉著幾十年與成千上萬天使和死人靈魂的交談,洋洋灑灑地留給世人十幾篇鉅著。其中最為突出的,是瑞登堡的《天堂與地獄》(注:此書的精準中譯本將很快在海外出版),將人死後的真相,以及人與天使的關係描述得獨到而細緻。在如何看待天使與人的關係上,瑞登堡給出的就是上面的第二種觀點:人是天使的外顯,天使是人的內含,人與天使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——由此迴避了轉世輪迴的說法。人生前的靈性狀態決定了其死後的歸宿——有穩定提升的靈性,就進入天堂為天使;任憑靈性衰落,就進入地獄成魔鬼——由此解開了大家所熟悉的天堂和地獄之概念,也指出了人的罪與人的行為是緊密相聯的。不過,與大多數人的概念所不同的是,瑞登堡還進一步描述了,介於天堂和地獄之間“靈界”的存在,即兩者的中間地帶,支持了人為中性可變,這一大多數人都可認同的觀點。再有,此書將天使分為三層:自然的天使(也叫道德天使)、屬靈的天使、屬天的天使,而其中”屬天的天使“才是最合神心意的天使。因此,天堂也像聖經所說那樣分三層天,解釋了傳統基督教,側重傳講第三層天的信息,而忽略了第二層和第一層天的信息。再有,瑞登堡還告訴我們:在靈性的世界,沒有時間和空間觀念,與塵世的時間和空間相對應的,是天使和天使之間的靈性狀態變化——這是人理解靈界和物界之間差異的關鍵所在。
然而,這兩套神學體系,都至少在文字上回避了輪迴的話題,原因我們在上面已經點出來了。但不管怎麼說,支持後兩個觀點的這兩套體系,雖然帶出了一個好像”先有雞還是先有蛋“的難題,但至少我們基於這兩個體系可以肯定地說:天使與人是有內在聯繫的,否則天使無法在靈體外又取一個肉身而成為人,人也無法脫去肉體而成為有靈體的天使。實際上,舊約記載主以天使的形象顯現,而在新約卻是以人的血肉之體顯現,為我們揭開”天使與人“內在聯繫的真相,提供了最好的思考框架。另外,新約還記載了天使的顯現,在主耶穌的降生,登山變相,客西馬尼園的禱告,以及死裡復活和昇天事件中,所起到的重要作用。
另外,我們從雅各夢中的天梯,其上神的使者可以在天梯上去下來。約翰福音第一章也記載,耶穌引用了這個雅各之夢,說到他就是雅各之夢中天梯的實體,神的使者可以上去下來,在他的身上。既然是先說上去,後說下來,豈不是指生在人間、活在地上的人嗎?既然也說到下來,豈不是也暗示著人的內在是天使,即可以像以利亞那樣讓神的靈透過他做事,也能再次以血肉之體來到人間,完成為道成肉身的耶穌作開路先鋒的使命嗎?雖然我們無法確切知道人和天使內在聯繫的詳情和細節,但瑞登堡在其名著《天堂與地獄》中,所揭示的“地上的時間和空間變化,與天使的狀態變化直接對應”,這一點與雅各天梯上的使者,和耶穌所說的神的使者以他為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也奇妙地吻合在一起了。
更重要的是,耶穌藉著十字架而後的死而復活,不單是為了贖罪,更為人類脫離身體和物質世界的轄制,進入永恆,打開了一條通天之路。為此,聖經說到耶穌基督的復活,就如此這般清楚地指出:
因為知道基督既從死裡復活,就不再死,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。(羅馬書6:9)
為此,雖然我們解不開天使和人,在起初到底哪一個是因,哪一個是果這個奧祕,但相信神為一切的源頭,並相信只有神,才能打破這個因果之律,叫我們藉著復活,脫離其轄制而進入永恆,那才是最最重要的。你可以有自由意志的選擇,選擇轉向神,將天堂的天使的狀態活出來,在地如在天;也可以不領會神,而繼續專注於自己是地上的事物,將地獄的光景展現出來,在地如在獄。而且,我們還知道這種選擇的後果會是什麼,這就再清晰不過了。願我們寧可要雅各的天梯之夢,也不要猶大的血田之實。
也許,神要藉著今天很多的重大發現,如波粒二象性,質能轉換,靈魂的弦理論和幾何分形(fractals),靈魂出竅、太空見聞、麥田怪圈、外星人的目擊、量子力學中的微觀狀態不確定,和宏觀不定的狀態在觀察時就崩塌變為確定,蝴蝶效應,量子糾纏,等等新的發現,為我們揭開人與天使的奧祕,提供了大量叫人無可推諉的素材。